摘要: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档案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开发档案文化要将政治意识作为首要的根本职守,档案文化建设要善于融入政治意识。
关键词:档案文化 文化自信 政治意识 开发档案 社会效益
档案不仅是历史脉搏的记录,同时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植根于历史的真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和深厚,来自对真实历史的认知与传承。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档案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精华。这里结合档案工作实践,谈谈开发档案文化如何高度自觉地筑牢政治意识。
一、开发档案文化要将政治意识作为首要的根本职守
开发档案文化工作不仅要讲政治,而且离不开政治。不论是党性原则对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还是民族文化的千年传承,乃至档案工作鲜明的政治属性,都要求我们在开发档案文化中恪守和秉持政治意识。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看,筑牢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是档案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学习和借鉴历史,他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给人类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对档案工作的特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更对开发档案文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来看,以史治世,鉴往知来,是我国千百年来治国安邦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承。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直有着借鉴历史经验治国理政的传统。周恩来总理曾提出,档案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周总理所说的司马迁,在管理汉代官府档案的同时,为记录历史,历尽艰辛推出千古名著《史记》,司马迁是档案人的先师与典范。北宋司马光用长达19年的时间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从书名到内容,其宗旨十分明确,这就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正因这样,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这部经典之作读了17遍,从中体味历史真谛。清朝思想家龚自珍总结千古历史,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名言:“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与血脉,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治世传统。换言之,在讲政治这个问题上,根脉相传,千古使然。
从档案工作的性质和内涵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服务性、基础性。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要想履行好这一根本职守,就必须把牢政治方向,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党和政府明确要求,要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要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作为档案人,我们务必做到身在故纸堆,心中有宗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让档案信息资源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二、档案文化建设要善于融入政治意识
筑牢政治意识,不是脱离档案文化的实际工作空谈政治,而是要用党的政治性指导工作,在做实上下功夫。在开发档案文化中,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要把讲政治实实在在融入到档案文化开发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中去。
一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档案文化开发工作是十分艰辛又颇见治学功力的,要有工匠精神,只有下苦功夫,肯用笨功夫,才能提升学术含量,推出过硬成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及时有效地服务社会。同时,更要在坚守中迈进,不断拓展视野,自觉提升政治站位。这就是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发现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服务国家大事,以鲜明的政治观点剑指各种邪说,以严格的政治标准解读和用好原始档案。在档案文化开发的实践中,我们要认真探索档案资源开发与国家中心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建立起与重点服务、热点服务相结合的档案开发模式,倾力打造具有一定政治站位的档案文化精品。
二是既要承袭传统,又要奋力创新。档案文化开发无疑要讲继承,这包括经验的传授,知识的传承,成果的延续。就此而言,档案人尤须尊重历史,尊重前人。同时,档案文化开发又不能总唱同一首歌,不能总是涛声依旧。为此,档案文化开发要不断创新,须放宽眼界,须有前瞻性,须与时代合拍。
三是既要扎扎实实,又要有声有色。市县档案馆所保管的档案各有特色,要深度挖掘这些特殊文化资源的价值,一方面需要默默无闻地埋头奉献,另一方面又要让档案及时发声,让社会更多地认知档案文化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发声宣传,就是要推动档案文化成果更通畅地走向社会,让档案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进入新时代,档案服务形式日渐丰富,档案文化建设成果异彩纷呈。我们看到,档案部门加大与社会媒体合作,纷纷把档案搬上银屏;及时引入多媒体,纷纷建立微信公众号;积极探索开发档案文创产品,让百姓“把档案文化带回家”。新时期的档案人,正推动档案文化成果更通畅地走向社会,实现档案最大的社会效益,让幽深禁秘的档案“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
兰台是个大舞台。档案文化开发是一项恒久的系统工程,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升华和再创造,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文化事业。进入新时代,档案信息开发的经验在不断丰富,档案文化开发的理念在不断发展,档案队伍的人才在奋力成长。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奋力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独特作用,矢心潜志共筑中国梦!
作者简介:
姓名:尚延军 出生年月:1970年10月
学历:大学 工作单位:酒泉市档案馆
详细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富康路16号
邮编:735000 联系电话:18139778815
电子邮箱:495558117@qq.com